已經換到這兒了喔

http://cloud-say.com
倒數 到新頁面

2007年8月22日

閱讀與其重要性


唉唉~由一個不常看書的人來說這個話題實在太虛啦XDD
不久前跟好友聊天時,聊到現代的人都不常看書。我跟他才剛踏入社會,他發現周遭的同事很少人在看書,對此我不禁感到好奇。以往我所遇到的朋友都有在看書,只是聊天時不會刻意聊到閱讀的事情,只有在聊到同樣喜好的書籍時才知道,原來他也有看過。

不過出社會才發現真的滿少人看書的呢。調查了一下周遭同事的閱讀習慣,看書的比例不高,平均一個月有看到一本就算了不起了呢~其餘時間可能在加強職場訓練,所以都看工具書吧~

前陣子看到一個遠見雜誌的調查數據,我附加了一些自己由數據得來的想法
如下:

----------------------------------
遠見雜誌提供
副標:一年只花1375元買書

閱讀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根據《遠見》2007閱讀大調查,近八成國人認為看書重要,但花在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是看書的9倍,450萬、1∕4國人不看書,平均一年只花1375元買書,遠落後香港5855元。

另外,也發現學歷和收入與購書金額正相關,男比女愛買書,小說和散文最受歡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句話所有華人倒背如流。
但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國人卻不愛讀書,每週閱讀時間只剩寥寥可數的2.72小時,平均每天只花23分鐘看書。

當全球各國掀起全民閱讀浪潮,把閱讀能力當成國家重要競爭力之際,國人的閱讀力究竟如何呢?
《遠見》針對超過18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閱讀大調查,完整描繪出國人的閱讀面貌。
《遠見》調查結果顯示,電視、網路大大打敗書本,成為全民的最愛。

※花多少時間看書〉2.7小時 遠遠不及電視與網路

台灣每位民眾平均每週花在看電視的時間為16.94小時,上網時間達7.41小時,而閱讀時間272小時,只有占看電視加上網時間的1∕9。
令人憂心的是,全國高達25.4%成年人完全不看書,約450.9萬人,相當於三個高雄市的人口數。

而高達25.5%的人很少看書,和完全不看書25.4%的人幾乎一樣多,總計超過一半成年人沒有看書的習慣。
再依年齡分析,屬於工作職場主力的25歲到39歲年齡層的人,竟然超過三成很少看書,閱讀時間還落後於全國平均值。
這可能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正處於要建立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期,導致他們的閱讀時間大大減少。
本次調查也有一個有趣發現,目前正處於大學與研究所階段的18歲到24歲年輕人,上網已經取代電視,成為最大的休閒活動。
18到24歲年輕人,每週掛在網路的時間為19.47小時,收看電視16.91小時,看書只剩下了3.38小時。而若排除較少上網的人,經常上網年輕族每週甚至高達23.69小時在網路上。
這一群七年級後段班的學子們,「網路像怪獸,啃食掉看書的時間,」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祕書長陳昭珍擔憂,網路也可提供學習管道,但也有過多未經整理與錯誤的訊息混雜其中。
他建議年輕人,與其大海撈針般地找網路資料,倒不如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結構完整的書籍。
的確,年輕世代已經習慣網路閱讀的模式,長期推廣閱讀運動的陽明大學神經科學所教授洪蘭觀察,她的兒子竟然可以用電腦看完800多頁的《哈利波特》,「我出國都帶書,他卻都只帶電腦。因為所有他要看的書都已經在電腦裡。」
但是洪蘭也擔心年輕世代太過於沉溺於網路與電視的聲光效果,會產生「假性過動」症狀,隨著電視節目每七、八分鐘進一次廣告,造成注意力無法長期集中,「而文字的閱讀,有助於訓練小孩的專注力。」

※誰愛看書〉高學歷者 每月讀3.1本書

台灣人看書時間少,看的書當然就不多。
調查顯示,若不含雜誌、漫畫與考試用書在內,國人一個月平均只看1.72本書,即使有看書習慣的民眾,一個月平均也只看2.77本書。五成民眾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只讀兩本以下的書,還有13.6%的人最近一個月完全沒有看書。
而45到49歲的中年人也是全民閱讀的另一個大斷層,113%的人都沒有看書,更有兩成一的中年人一個月看書不到一本。
閱讀行為與社經背景又有何關係?《遠見》調查顯示,收入與學歷愈高的人,閱讀頻率也愈高。顯示閱讀跟一個人的競爭力息息相關。
以學歷看,學歷愈高看愈多書。24.6%研究所及以上學歷的人,每天看書,平均每個月看3.12本書;而高中職學歷的人僅有7.4%會每天看書,每月只看1.63本書。以收入看,每月收入7萬元以上的民眾看書最多,19.1%的人每天閱讀。

※誰愛買書〉月收入過7萬 年買書達8.9本

國人在購書行為上,又有哪些特色?

若把雜誌、漫畫與考試用書排除後,台灣民眾平均一年買4.18本書,並且男性買4.39本,比女性買的3.95本還多。而有習慣買書者,一年買了8.09本書,月收入超過7萬元的民眾最愛買書,一年買了8.92本。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兩成八的民眾過去一年沒有買過書,35.3%民眾一年買不到五本書。事實上國人的每年購書量遠落後其他先進國家,根據加拿大研究機構 CREATC所進行的2005年「Reading and Buying Books for Pleasure」調查顯示,加拿大國民買書量約12.3本,而英國約8本。
國人對於購書的態度,傾向於「不買書者更不買書、會買書者買更多書」。
《遠見》調查發現,學歷愈高的人,購買力立即呈現倍數成長。國小學歷的民眾,雖然一年只花252元買0.79本書,但研究所以上學歷,平均購書量近10本。若是有經常購書習慣者,研究所以上購書量可以達12.14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小學歷者並非人人不愛看書,若有經常購書習慣者,已願意一年花2219元購買6.99本書,購買力激增7.8倍。

※花多少錢購書〉年花1375元 遠落後香港

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民眾投資在買書的錢很少,平均一年買書金額只有1375元,相當於在台北市吃1.5客五星級飯店自助午餐的費用,而有買書者一年也只花了2663元的書錢。
根據2005年香港電台委託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所進行香港人閱讀習慣調查顯示,台灣購書金額遠遠落後於鄰近的香港5855元。
其中,22.4%台灣民眾一年花不到1000元買書。(見表12、表13)比較起來,台灣人花在打行動電話的錢就多很多。根據2006年12月NCC統計行動電話用戶貢獻度(APRU)統計,國人每個月花783元打手機,一年約花9400元,約買書的七倍。
國人買書的錢少,讓整體出版業市場無法壯大起來。推估起來,國內一年圖書市場規模只有230億元,「開玩笑地說,鴻海集團營業額已經破兆,做六天半就有230億了,」一位出版人這樣感歎。
其實,在問及閱讀的重要性時,78.4%的民眾認同讀書對於人生是重要的。

※愛看哪些書〉散文與小說 35.4%國人最愛

扣除掉升學考試不算,五成七的台灣民眾認為讀書會帶來「增廣見聞」,28.8%認為「放鬆心情」,也有15%民眾認為讀書會增加競爭力。
從年齡層分析發現,兩成六的18到24歲年輕族群透過讀書來培養想像力,33.8%的30到34歲民眾希望閱讀來增加競爭力。
雖然大部分的民眾都認為,讀書是一件很重要、也很有意義的事,那為什麼一個月只肯看1.72本書?

「學校教育把國人的閱讀胃口打壞了,讀書成為一件很煩的事情,」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兼任講師柯倩華指出,國人從小就被繁重的課程壓得喘不過氣來,一旦沒有課業壓力,就不會自動自發讀書。
閱讀對於國人來講,就像是「精力湯」,口感不好喝,但是大家為了身體健康,只好硬吞下去,「台灣人很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柯倩華觀察。
這樣的閱讀怪象,也反映在大家所讀的書上面,台灣民眾喜歡讀的書集中於休閒類與實用類。
調查顯示,散文與小說是35.4%國人的最愛,其次為宗教心理勵志、經濟企管理財、生活嗜好、健康醫療類書籍。
不同年齡層也有不同的閱讀嗜好。25到49歲的族群最喜歡看理財書,29歲以下的年輕人愛看小說散文。但是不論那一個年齡層,科學、理工與哲學類書籍較艱深、也不夠休閒的書籍,大都乏人問津。
「台灣人不太看嚴肅的書,」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李家同擔憂,理財書人人愛看,但是不看知識濃度高的科普書籍,會造成整個社會過於膚淺,對於許多事情都不深入研究。

※誰該讀書和夢幻陪讀〉記者該讀書,最愛馬英九陪讀至於國人最希望哪個社會角色與職位的人,應該多閱讀呢?

31.2%民眾希望媒體記者多讀點書,其次為立法委員286%、教育部長28.3%與總統21.6%。其中,五成一的18到24歲的年輕人,最希望教育部長多讀一點書。

而哪個名人是國人最夢幻的陪讀對象呢?

分析發現,第一名是馬英九。其次是作家吳淡如、蔡康永、李敖、陳水扁與李遠哲,而「台灣之光」王建民和吳若權、李家同、洪蘭並列第七名。
進一步分析,不同年齡的人也有不同的夢幻陪讀對象。18到24歲最希望找藝人來陪讀書,藝人∕媒體人類第一名林志玲、第二名是陳文茜。
但也有六成九的民眾不想找名人陪讀,「因為閱讀是很私密、很講究自我主張的事情,」詹宏志強調。

※最愛看書地點〉七成有空間,五成愛床上看書

至於在閱讀角落方面,雖然台灣地狹人稠,但仍有六成九的民眾回答,家裡擁有一個書房或可閱讀的空間,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台東縣87.5%。如果按照北中南東等六大區塊來分析,則台北縣市是台灣家庭擁有閱讀角落最高的區域。
而52.1%的人喜歡在臥室或床上看書,享受自由自在的閱讀感覺;50.2%人偏好坐在書房或書桌上看書,41.1%愛坐在客廳沙發閱讀。
另外,研究所學歷、收入7萬元以上的社會精英分子,13.3%選擇在廁所看書,高出3.2%平均值的一成,成為他們分秒必爭的閱讀空間。
你今天翻開書了嗎?雖然台灣的閱讀狀況落後於歐美國家,現在只要願意每天多撥一點時間,少看電視與上網,就會有機會與書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徜徉在書香的世界。

作者∣江逸之
----------------------------------
有幾個有趣的現象
1.近八成國人認為看書重要,但花在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是看書的9倍,450萬、1∕4國人不看書,平均一年只花1375元買書,遠落後香港5855元。

大多數的人都贊成看書是有益的,閱讀是重要的,可是卻把大多數的時間花在娛樂,很矛盾。

2.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國人卻不愛讀書,每週閱讀時間只剩寥寥可數的2.72小時,平均每天只花23分鐘看書。

可憐的我,平均花不到23分鐘看書,看電腦的時間還比較多XDD

3.屬於工作職場主力的25歲到39歲年齡層的人,竟然超過三成很少看書,閱讀時間還落後於全國平均值。
這可能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正處於要建立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期,導致他們的閱讀時間大大減少。

我的經驗(觀察同事們得來的),時間被分割成很多零瑣片段,拿我舉例:上班、通車、運動、上網、休息、睡覺…日復一日。其它人恐怕是:上班、帶小孩、進修、與朋友的茶會、家事、投資等等雜事跟瑣事添滿了生活…

3.洪蘭也擔心年輕世代太過於沉溺於網路與電視的聲光效果,會產生「假性過動」症狀,隨著電視節目每七、八分鐘進一次廣告,造成注意力無法長期集中,「而文字的閱讀,有助於訓練小孩的專注力。」

我身邊是有一些朋友有這種觀念,覺得網路什麼都有,打開電腦就等於看書了。但如洪蘭所說的,看書真的有助於訓練專注力。

4.《遠見》調查顯示,收入與學歷愈高的人,閱讀頻率也愈高。顯示閱讀跟一個人的競爭力息息相關。
以學歷看,學歷愈高看愈多書。24.6%研究所及以上學歷的人,每天看書,平均每個月看3.12本書;而高中職學歷的人僅有7.4%會每天看書,每月只看1.63本書。以收入看,每月收入7萬元以上的民眾看書最多,19.1%的人每天閱讀。

學歷愈高的人愈重視知識的重要性,且也不吝投資與花時間在買書及看書上,相反的,若能讓自己多多閱讀,你的知識也等同於學歷高的朋友了。

另一個觀點是,收入愈多的人買書量及看書量愈高,這是否也代表著經濟落後的地區,取得書籍不便呢?或是沒有足夠的錢買書,經濟落差的貧富差距,同時也助長了城鄉的知識的差距。

5.「台灣人不太看嚴肅的書,」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李家同擔憂,理財書人人愛看,但是不看知識濃度高的科普書籍,會造成整個社會過於膚淺,對於許多事情都不深入研究。

我贊同李家同教授所說的話,李家同也是我最喜愛的作者之一。挑軟的看固然好,但不容易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一些要辯別黑白及事物的事情時,就會流於人云亦云的想法裡。

6.但也有六成九的民眾不想找名人陪讀,「因為閱讀是很私密、很講究自我主張的事情,」詹宏志強調。

是呀~閱讀是一個與書對話的境界呢~而必來個第三者玩3P呢XDD

7.研究所學歷、收入7萬元以上的社會精英分子,13.3%選擇在廁所看書,高出3.2%平均值的一成,成為他們分秒必爭的閱讀空間。

嘿~我自己也很愛在廁所看書,分秒必爭嗎?也不全然啦~促進排便順暢而已…呵XP
嗯~加油…現在起多多看書喔!!!
另一個專寫閱讀心得的站台
閱讀工商服務http://cloudreadbook.blogspot.com/

沒有留言: